纪劬劳学校:见证峥嵘岁月 传承百年书香

媒体头像

龙岗新闻

+订阅

走进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平湖老街,在时代变迁的喧嚣之中,有一栋充满历史感的老建筑却始终静卧在那里,这座建于1916年的纪劬劳学校,由著名爱国商人刘铸伯捐资建立,是平湖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平湖革命历史上的红色摇篮。


活跃于政商两界的平湖籍香港巨绅刘铸伯,不仅是香港太平绅士、大商人,也是慈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初,他回到家乡平湖,通过各种方式回报乡梓,先后建起了平湖火车站和平湖圩,为平湖的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然而,知识和教育才是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在看到当时平湖民风闭塞,基础教育落后的现象后,刘铸伯心有所感,给广东省政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急切表达了希望在平湖建设学校的想法:


“劬劳”是劳苦、劳累的意思,语出《诗经·小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纪劬劳”,即感念慈母之恩。刘铸伯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刘铸伯便取“纪劬劳”以示纪念。

1916年,以刘铸伯捐资建立的纪劬劳学校落成,建成时的纪劬劳学校内有教学楼一座,两层瓦面大屋,均为砖木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大门上方有块麻石匾额,刻有“纪劬劳学校,丙辰年春月吉旦,男鹤龄敬设”。后面为瓦面平房,教学建筑面积达464平方米,可容纳数百名学生共同学习。后面还设有运动场、花园、草坪、厨房等,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刘铸伯的办学精神,受到当时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推崇和表彰,并发文刻石立于校前。


建成后的纪劬劳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素有“平湖文胆”之称的前清拔贡生刘彭龄为其第一任校长。


刘彭龄是新安县平湖村人,其父也曾考取过朝廷岁贡,在平湖有“父子岁拔”之美誉,是当时平湖有名的文化人,也是一名爱国之士。



刘铸伯请他出任校长后,刘彭龄从私塾儒生转变为一名校长,为新式乡间教育披荆开路。


纪劬劳学校开风气之先,实行新教育体制,为平湖国民基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2月,周恩来率黄埔军校政治部部分人员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路过平湖,并在纪劬劳学校留宿。


后来,一批批进步人士以纪劬劳学校作为活动基地秘密传播革命火种,使该校成为平湖进步人士追求真理的革命摇篮。


从小积极接受革命进步思想的中共党员刘仲德,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纪劬劳学校第二任校长。经刘伯刚等中共党员的介绍,刘仲德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校长和教导主任的身份,为刘仲德和刘伯刚(纪劬劳学校任教导主任)接触以及领导学校师生带来了很大便利。他们以学校作为地下党活动的秘密基地,积极展开活动,不仅教育在校师生学习革命道理,还通过学生向周围农村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在那样的年月,纪劬劳学校为平湖民众的心中燃起了一盏明灯。


1931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仲德、刘伯刚两人身份暴露,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被迫逃往海外。


几年后,任(上海)中共闸北区委宣传部长的何与成来到了纪劬劳学校,在何与成的积极倡导下,纪劬劳学校成立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读书会,学生们阅读《大众哲学》《大众周末》《世界知识》等进步书籍,并且成立了宣传队伍,在平湖墟和周围乡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后来,读书会的学生基本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平湖地区的革命骨干力量。


2001年6月,为平湖教育和红色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纪劬劳学校,被正式列为龙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龙岗区政府出资修葺后,这座百年不倒的老建筑将成为纪念馆,提醒人们永远缅怀历史,激励后辈人为家乡作出更大贡献。

编   辑/朱夏俐

二   审/郭泓斌

三   审/史卫兵

总监制/罗方史


资料来源:龙岗广电中心专题部


 

责任编辑:  朱夏俐

免责声明:龙岗融媒客户端的所有新闻报道及文章,均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免责。 查看完整声明

免责声明
close